目录
- 949 第957章 舍,得
- 950 第958章 清点收获
- 951 第959章 槐中画
- 952 第960章 孔子圣迹图
- 953 第961章 吴道子追随者
- 954 第962章 又一个小圈子
- 955 第963章 龙碑
- 956 第964章 遭遇
- 957 第965章 人情和买卖
- 958 第966章 媒体的盛宴
- 959 第967章 画红人不红
- 960 第968章 新一轮热潮
- 961 第969章 待价而沽
- 962 第970章 风水四灵
- 963 第971章 碑刻深意
- 964 第972章 横看成岭竖成峰
- 965 第973章 堪舆
- 966 第974章 玄乎
- 967 第975章 笔记
- 968 第976章 寻龙
- 969 第977章 点穴
- 970 第978章 可疑的石头
- 971 第979章 子冈秘录
- 972 第980章 九龙璧
- 973 第981章 十年磨一剑
- 974 第982章 表示表示
- 975 第983章 龙画
- 976 第984章 个人见解
- 977 第985章 自己人
- 978 第986章 欣喜若狂
- 979 第987章 细腻的心思
- 980 第988章 海盗王的传说
- 981 第989章 编故事!
- 982 第990章 礼物!
- 983 第991章 画中之秘
- 984 第992章 麻烦事
- 985 第993章 有来有往
- 986 第994章 大计划!
- 987 第995章 虎皮,宣传
- 988 第996章 天王级待遇
- 989 第997章 黄金船
- 990 第998章 大豪
- 991 第999章 真有什么关系?
- 992 第1000章 郁金香少女
- 993 第1001章 自我复制
- 994 第1002章 门道
- 995 第1003章 秘密聚会!
- 996 第1004章 捡漏的好机会
- 997 第1005章 鱼龙混杂,鱼目混珠
- 998 第1006章 达芬奇作品
- 999 第1007章 抬价!
- 1000 第1008章 锁定了目标
- 1001 第1009章 找人算账去
- 1002 第1010章 顺藤摸瓜,守株待兔
- 1003 第1011章 朱大先生
- 1004 第1012章 互通有无
- 1005 第1013章 包藏祸心
- 1006 第1014章 安排了后手
- 1007 第1015章 冒牌货!
- 1008 第1016章 有点印象
- 1009 第1017章 金属薄片
- 1010 第1018章 摩西十诫
- 1011 第1019章 圣物
- 1012 第1020章 钱老的提议
- 1013 第1021章 待长发及腰
- 1014 第1022章 八大山人
- 1015 第1023章 禁忌!
- 1016 第1024章 不够,远远不够
- 1017 第1025章 达成协议
- 1018 第1026章 页纸千金
- 1019 第1027章 天意将垂象,神龟出负图
- 1020 第1028章 矢志必得
- 1021 第1029章 歌以咏志
- 1022 第1030章 天下绝艺
- 1023 第1031章 草书天下称独步
- 1024 第1032章 写生珍禽图
- 1025 第1033章 待定
- 1026 第1034章 石雕残像
- 1027 第1035章 赑屃
- 1028 第1036章 五大名窑一网打尽
- 1029 第1037章 金碑
- 1030 第1038章 赑屃的脑袋
- 1031 第1039章 传国玺
- 1032 第1040章 朱大先生的来历
- 1033 第1041章 天作孽犹可恕,自作孽不可活
- 1034 第1042章 开封,柴窑,御街
- 1035 第1043章 没头的苍蝇
- 1036 第1044章 地摊上的瓷片
- 1037 第1045章 惊喜的发现
- 1038 第1046章 富贵不还乡,犹如锦衣夜行
- 1039 第1047章 朱大先生死了?
- 1040 第1048章 又留了一手
- 1041 第1049章 圆满落幕
- 1042 第1050章 瑰丽离奇的世界
- 1043 第1051章 国家宝藏(1)
- 1044 第1052章 国家宝藏(2)
- 1045 第1053章 国家宝藏(3)
- 1046 第1054章 国家宝藏(4)
- 1047 第1055章 国家宝藏(5)
- 1048 第1056章 国家宝藏(6)
- 1049 第1057章 一辈子的事业(全书完)
- 1050 后记(新书《宅师》已发布!)
- 1051 后记 新书《宅师》已发布!
隐藏
显示工具栏
第967章 画红人不红
第967章 画红人不红
“不好意思,请拿票再来。”
“对不起,你这是明天的票,请明天再来……”
一时之间,现场乱中有序,许多人兴高采烈地进入博物馆之中,自然也有一些浑水摸鱼的人被劝退了。
当然,前面有保安挡路,旁边有摄像机关注,发现浑水摸不了鱼,也只能乖乖退回去了。毕竟在大城市之中,基本的素质还是要有的。
反正八点钟开门,直到九点以后,有票的人才算是全部进入到博物馆之中,而且居然没有一个缺席的。卖出去的每张门票,都有人来了。
再之后,就是锁门封馆,把几千人挡在了外面。与此同时,在博物馆之中,一件件珍宝也随之由专人托拿出来,自然让许多人发出阵阵惊叹。
如果不是博物馆中严禁拍照,估计这个时候闪光亮已经交织如雨了。不过也不需要闪光亮的衬托,因为珍宝的本身,就足够耀眼闪亮了。看到这些东西,许多人眼睛就闪烁光芒,却是珍宝珠光的反照,让人一阵失神、迷离。
“果然是名不虚传啊。”
一瞬间,许多人感叹连连,觉得费心才买到的门票值了。
俗话说,外行人看热闹,内行人才看门道。但是在件件珍宝展出之后,无论是内行人,还是外行人,首先就折服在其中的魅力之中,已经完全沉醉了。半响之后,一些人才逐渐清醒过来,呼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演示珍宝的玄妙。
毕竟,诸多珍宝之中,除了几件能够直接观赏其中玄妙的东西以外,另外还有一些需要手动配合,才能够体现珍宝奇妙的特性来。比如说枯木逢春瓶子、遇水浮显的钟馗画、空杯注水自香的圣陶杯,以及……
“咦。”
就在这时,一个细数珍宝的人惊愕道:“另外还有一个杯子呢,怎么不见了?”
“什么杯子?”
“那个化酒水为血液的杯子啊。”
在两人的对话之中,许多人醒悟过来,难免引起了哗然。一件珍宝不见了,这可是天大的事情啊,难道是监守自盗?也不怪大家这样猜想,毕竟这些年来,各地博物馆屡屡冒出失窃的新闻,而且给出的理由又站不住脚,着实让人产生这方面的怀疑。
当然,聪明人却知道,现在这些珍宝就在风口浪尖之上,应该不至于有人被猪油蒙了心,敢冒天下之大不韪,在大家关注的情况下玩这一出闹剧吧?
众说纷纭之中,博物馆的负责人不得不站出来辟谣了,义正词严表示,这件事情与他们无关,而是希夷博物馆方面的决定,他们只是执行而已。至于希夷博物馆为什么要这样做,博物馆负责人话峰一转,立即把王观请上台来。
“谢谢诸位的关心。”
此时,王观一身西装革履,古板的发型,再配上一幅平光大眼镜,一下子就变得十分成熟稳重,起码在三十岁以上的模样。
不过,王观的年龄,却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,他们更关心珍宝的去向。尤其是一些高鼻子深眼窝的外国人,这个时候更是推波助澜的强烈抗议起来。
对此,王观却十分淡定,笑容可掬道:“大家请放心,东西没有意外,更加没有失窃,现在已经送回京城了。为什么要把东西带回去,自然也有我们的理由。大家稍安勿躁,接下来请仔细观赏我们的替换品。”
说话之间,王观轻声吩咐下去,自然有几个保安走了出来,在空地之中拉起了警戒线,然后又走出来两个人。两个戴着白手套的人,其中一人手里拿着一根卷轴。
这个时候,在王观的示意下,那人把卷轴解开了,然后一人拿一头,再小心翼翼地铺展开来。一时之间,一幅精美的长卷就呈现在大家的眼前。
“那是什么?”
“画,一幅图画。”
有人站在后头,看得不太清晰,只得踮脚观望。不过,也有幸运站在旁边的人,自然看得十分清楚,发现卷轴是图画之后,却感到十分意外。
当然,意外的不是王观叫人拿图画出来,而是意外图画的本身。毕竟这幅长卷不同于山水画、工笔画,而是白描图。所以乍看之下,许多人一阵惊愕意外。
“好像是连环画呀。”
与此同时,有人脱口而出,说了句大实话。毕竟这话没错,长卷本身就具备连续性和故事性,严格来说也属于连环画的范畴。
“不是连环画,倒像是七八十年代,那些话本小说的插图。”
一些人仔细打量长卷,纷纷皱起了眉头。眼中充满了怀疑,这样的东西,真的很珍贵吗?居然有资格替换神奇的杯子,是不是有什么猫腻啊。
在这些人惊疑之时,一些个行家却是十分激动,自然是看出门道来了。
“孔子圣迹图!”
“线条流畅,衣饰飘飞,吴带当风,难道是吴道子的真迹?”
此时此刻,一帮行家不淡定了,尤其是昨天那个老专家,仗着这里是自己的地盘,直接越这警戒线,仔细上手研究起来。
当然,主要是王观暗暗的示意,不然保安早阻拦了。而且不仅是老专家,一些眼尖的人却也发现,旁边还站了几个满面笑容的老人,正是故宫的大专家。这些人却是钱老专门请来,为孔子圣迹图助阵,向大家证实东西就是真迹。
不仅是故宫的专家而已,王观也发动了人脉关系,请来沪城本地的一些行家出场,让他们当众鉴赏验证。看到这个情形,其他人才意识这幅看似连环画的东西,实际上没有表面的那样简单,当下自然仔细观看起来。
认真观赏之之后,大家才惊奇的发现,这幅长卷上的人物图案,看起来只是简单的勾勒,实际上线条十分细致,尤其是对于人物衣饰、须发的描绘,简直就是丝丝入微,自然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感,比纯粹的连环画、小说插图更加鲜活生动百倍。
本来就是,连环画也好,小说插图也罢,本质上却是版印的产物。不管原稿多么生动,但是在印刻之后,肯定显得十分呆板。
然而这幅孔子圣迹图长卷,却是纯粹用笔墨线条描绘而成。不同场景,不同的人物变化,却根本没有丝毫的雷同。传说中的兰亭序,王羲之写了二十一个不同形态的之字,但是这一幅长卷之中,出现的人物少说也有好几百。
其中孔子与他的弟子肯定经常出现,不过在出现在不同场景的时候,人物的衣饰纹理,以及神态举止,却又是截然不同的表现。意识到这一点,就应该知道长卷的作者对于这幅画倾注的心血,绝对不是什么连环画、小说插图能够与之相比的。
在专家的解说下,众人才算是明白了东西的价值,完全可以用国宝来形容。
可以肯定的说,白描画应该是各种图画的基础,像西方人学习油画之前,也要练习素描一样,中国古人一开始的时候,也是由白描画入门的。
不过,把白描图发展到极致的,却是南朝及隋唐年间的壁画。在这个时期,由于佛寺道观宗教画盛行,壁画大行其道,其中壁画的稿本,也就是小祥,自然成为了流行。
一般情况下,这些稿本小祥在壁画完成之后,肯定是废弃了。但是也有人保留下来,在现代却成为了最珍贵的作品。尤其是像阎立本、吴道子、韩滉之类的大画师,他们遗留下来的作品堪称一绝,更是实至名归的国宝。
一时之间,有人悄声打听起来:“阎立本和吴道子,倒是耳熟能详,但是那个韩滉又是什么人?”
“不是吧,连中国十大名画之一五牛图的作者也不认识?”
“孤陋寡闻了,五牛图可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,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,堪称是镇国之宝,异常珍稀宝贵……”
古代是农耕社会,对于牛和马非常重视。所以这两种动物画题材,经久不衰,直到现在还有人孜孜不倦地入画。马画且不提,八骏图什么的,历代不乏精品佳作。但是说起牛,那就不得不提五牛图了。
元代的大画家赵孟頫就曾经称赞评点,五牛神气磊落,希世名笔也。到了现代,更有人把五牛图捧为镇国之宝,由此也可以知道东西的地位。不过让人比较尴尬的是,五牛图很有名气,但是一般人极少会去注意它的作者,颇有点儿画红人不红的意味。
也不仅是韩滉,很多名画的作者也是这样,比如说韩熙载夜宴图,估计也没有多少人能够说出它的作者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,说不定还以为作者是韩熙载本人呢。
说起来,武宗元也是这样,尽管拥有与吴道子相近的画技,但是由于种种原因,除了行家以外,一般人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武宗元这个名字,有点儿受到埋没的意味。
当然,普通人不重视,只是看个热闹,不过行家之中却有明眼人。在仔细观赏长卷之后,立即得出了初步结论,这是宋代的绢丝,按理来说,应该是属于宋画。然而,长卷风格却充满了唐代吴道子吴带当风的风格,或许是宋人临摹唐画之作。
“不,绝对不是临摹的作品……”
就在这时,有人开口反驳起来,声音之中充满斩钉截铁的肯定。
“对不起,你这是明天的票,请明天再来……”
一时之间,现场乱中有序,许多人兴高采烈地进入博物馆之中,自然也有一些浑水摸鱼的人被劝退了。
当然,前面有保安挡路,旁边有摄像机关注,发现浑水摸不了鱼,也只能乖乖退回去了。毕竟在大城市之中,基本的素质还是要有的。
反正八点钟开门,直到九点以后,有票的人才算是全部进入到博物馆之中,而且居然没有一个缺席的。卖出去的每张门票,都有人来了。
再之后,就是锁门封馆,把几千人挡在了外面。与此同时,在博物馆之中,一件件珍宝也随之由专人托拿出来,自然让许多人发出阵阵惊叹。
如果不是博物馆中严禁拍照,估计这个时候闪光亮已经交织如雨了。不过也不需要闪光亮的衬托,因为珍宝的本身,就足够耀眼闪亮了。看到这些东西,许多人眼睛就闪烁光芒,却是珍宝珠光的反照,让人一阵失神、迷离。
“果然是名不虚传啊。”
一瞬间,许多人感叹连连,觉得费心才买到的门票值了。
俗话说,外行人看热闹,内行人才看门道。但是在件件珍宝展出之后,无论是内行人,还是外行人,首先就折服在其中的魅力之中,已经完全沉醉了。半响之后,一些人才逐渐清醒过来,呼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演示珍宝的玄妙。
毕竟,诸多珍宝之中,除了几件能够直接观赏其中玄妙的东西以外,另外还有一些需要手动配合,才能够体现珍宝奇妙的特性来。比如说枯木逢春瓶子、遇水浮显的钟馗画、空杯注水自香的圣陶杯,以及……
“咦。”
就在这时,一个细数珍宝的人惊愕道:“另外还有一个杯子呢,怎么不见了?”
“什么杯子?”
“那个化酒水为血液的杯子啊。”
在两人的对话之中,许多人醒悟过来,难免引起了哗然。一件珍宝不见了,这可是天大的事情啊,难道是监守自盗?也不怪大家这样猜想,毕竟这些年来,各地博物馆屡屡冒出失窃的新闻,而且给出的理由又站不住脚,着实让人产生这方面的怀疑。
当然,聪明人却知道,现在这些珍宝就在风口浪尖之上,应该不至于有人被猪油蒙了心,敢冒天下之大不韪,在大家关注的情况下玩这一出闹剧吧?
众说纷纭之中,博物馆的负责人不得不站出来辟谣了,义正词严表示,这件事情与他们无关,而是希夷博物馆方面的决定,他们只是执行而已。至于希夷博物馆为什么要这样做,博物馆负责人话峰一转,立即把王观请上台来。
“谢谢诸位的关心。”
此时,王观一身西装革履,古板的发型,再配上一幅平光大眼镜,一下子就变得十分成熟稳重,起码在三十岁以上的模样。
不过,王观的年龄,却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,他们更关心珍宝的去向。尤其是一些高鼻子深眼窝的外国人,这个时候更是推波助澜的强烈抗议起来。
对此,王观却十分淡定,笑容可掬道:“大家请放心,东西没有意外,更加没有失窃,现在已经送回京城了。为什么要把东西带回去,自然也有我们的理由。大家稍安勿躁,接下来请仔细观赏我们的替换品。”
说话之间,王观轻声吩咐下去,自然有几个保安走了出来,在空地之中拉起了警戒线,然后又走出来两个人。两个戴着白手套的人,其中一人手里拿着一根卷轴。
这个时候,在王观的示意下,那人把卷轴解开了,然后一人拿一头,再小心翼翼地铺展开来。一时之间,一幅精美的长卷就呈现在大家的眼前。
“那是什么?”
“画,一幅图画。”
有人站在后头,看得不太清晰,只得踮脚观望。不过,也有幸运站在旁边的人,自然看得十分清楚,发现卷轴是图画之后,却感到十分意外。
当然,意外的不是王观叫人拿图画出来,而是意外图画的本身。毕竟这幅长卷不同于山水画、工笔画,而是白描图。所以乍看之下,许多人一阵惊愕意外。
“好像是连环画呀。”
与此同时,有人脱口而出,说了句大实话。毕竟这话没错,长卷本身就具备连续性和故事性,严格来说也属于连环画的范畴。
“不是连环画,倒像是七八十年代,那些话本小说的插图。”
一些人仔细打量长卷,纷纷皱起了眉头。眼中充满了怀疑,这样的东西,真的很珍贵吗?居然有资格替换神奇的杯子,是不是有什么猫腻啊。
在这些人惊疑之时,一些个行家却是十分激动,自然是看出门道来了。
“孔子圣迹图!”
“线条流畅,衣饰飘飞,吴带当风,难道是吴道子的真迹?”
此时此刻,一帮行家不淡定了,尤其是昨天那个老专家,仗着这里是自己的地盘,直接越这警戒线,仔细上手研究起来。
当然,主要是王观暗暗的示意,不然保安早阻拦了。而且不仅是老专家,一些眼尖的人却也发现,旁边还站了几个满面笑容的老人,正是故宫的大专家。这些人却是钱老专门请来,为孔子圣迹图助阵,向大家证实东西就是真迹。
不仅是故宫的专家而已,王观也发动了人脉关系,请来沪城本地的一些行家出场,让他们当众鉴赏验证。看到这个情形,其他人才意识这幅看似连环画的东西,实际上没有表面的那样简单,当下自然仔细观看起来。
认真观赏之之后,大家才惊奇的发现,这幅长卷上的人物图案,看起来只是简单的勾勒,实际上线条十分细致,尤其是对于人物衣饰、须发的描绘,简直就是丝丝入微,自然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感,比纯粹的连环画、小说插图更加鲜活生动百倍。
本来就是,连环画也好,小说插图也罢,本质上却是版印的产物。不管原稿多么生动,但是在印刻之后,肯定显得十分呆板。
然而这幅孔子圣迹图长卷,却是纯粹用笔墨线条描绘而成。不同场景,不同的人物变化,却根本没有丝毫的雷同。传说中的兰亭序,王羲之写了二十一个不同形态的之字,但是这一幅长卷之中,出现的人物少说也有好几百。
其中孔子与他的弟子肯定经常出现,不过在出现在不同场景的时候,人物的衣饰纹理,以及神态举止,却又是截然不同的表现。意识到这一点,就应该知道长卷的作者对于这幅画倾注的心血,绝对不是什么连环画、小说插图能够与之相比的。
在专家的解说下,众人才算是明白了东西的价值,完全可以用国宝来形容。
可以肯定的说,白描画应该是各种图画的基础,像西方人学习油画之前,也要练习素描一样,中国古人一开始的时候,也是由白描画入门的。
不过,把白描图发展到极致的,却是南朝及隋唐年间的壁画。在这个时期,由于佛寺道观宗教画盛行,壁画大行其道,其中壁画的稿本,也就是小祥,自然成为了流行。
一般情况下,这些稿本小祥在壁画完成之后,肯定是废弃了。但是也有人保留下来,在现代却成为了最珍贵的作品。尤其是像阎立本、吴道子、韩滉之类的大画师,他们遗留下来的作品堪称一绝,更是实至名归的国宝。
一时之间,有人悄声打听起来:“阎立本和吴道子,倒是耳熟能详,但是那个韩滉又是什么人?”
“不是吧,连中国十大名画之一五牛图的作者也不认识?”
“孤陋寡闻了,五牛图可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,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,堪称是镇国之宝,异常珍稀宝贵……”
古代是农耕社会,对于牛和马非常重视。所以这两种动物画题材,经久不衰,直到现在还有人孜孜不倦地入画。马画且不提,八骏图什么的,历代不乏精品佳作。但是说起牛,那就不得不提五牛图了。
元代的大画家赵孟頫就曾经称赞评点,五牛神气磊落,希世名笔也。到了现代,更有人把五牛图捧为镇国之宝,由此也可以知道东西的地位。不过让人比较尴尬的是,五牛图很有名气,但是一般人极少会去注意它的作者,颇有点儿画红人不红的意味。
也不仅是韩滉,很多名画的作者也是这样,比如说韩熙载夜宴图,估计也没有多少人能够说出它的作者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,说不定还以为作者是韩熙载本人呢。
说起来,武宗元也是这样,尽管拥有与吴道子相近的画技,但是由于种种原因,除了行家以外,一般人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武宗元这个名字,有点儿受到埋没的意味。
当然,普通人不重视,只是看个热闹,不过行家之中却有明眼人。在仔细观赏长卷之后,立即得出了初步结论,这是宋代的绢丝,按理来说,应该是属于宋画。然而,长卷风格却充满了唐代吴道子吴带当风的风格,或许是宋人临摹唐画之作。
“不,绝对不是临摹的作品……”
就在这时,有人开口反驳起来,声音之中充满斩钉截铁的肯定。
正在加载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