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- 928 第936章 一票难求!
- 929 第937章 轩然大波
- 930 第938章 大起大落,荡气回肠
- 931 第939章 各种羡慕嫉妒恨
- 932 第940章 跌宕起伏,高潮不断
- 933 第941章 葡萄酒,滋味不错
- 934 第942章 轰轰烈烈的反响
- 935 第943章 讹诈来了!
- 936 第944章 丹书铁卷
- 937 第945章 荣幸
- 938 第946章 又立功了
- 939 第947章 做什么的?
- 940 第948章 青山绿水好地方
- 941 第949章 虹草
- 942 第950章 关键的一步
- 943 第951章 祖上留下来的宝贝
- 944 第952章 坑谁呢?
- 945 第953章 买祖宅,谈崩了
- 946 第954章 掘藏得金!
- 947 第955章 满意
- 948 第956章 夹墙,房梁
- 949 第957章 舍,得
- 950 第958章 清点收获
- 951 第959章 槐中画
- 952 第960章 孔子圣迹图
- 953 第961章 吴道子追随者
- 954 第962章 又一个小圈子
- 955 第963章 龙碑
- 956 第964章 遭遇
- 957 第965章 人情和买卖
- 958 第966章 媒体的盛宴
- 959 第967章 画红人不红
- 960 第968章 新一轮热潮
- 961 第969章 待价而沽
- 962 第970章 风水四灵
- 963 第971章 碑刻深意
- 964 第972章 横看成岭竖成峰
- 965 第973章 堪舆
- 966 第974章 玄乎
- 967 第975章 笔记
- 968 第976章 寻龙
- 969 第977章 点穴
- 970 第978章 可疑的石头
- 971 第979章 子冈秘录
- 972 第980章 九龙璧
- 973 第981章 十年磨一剑
- 974 第982章 表示表示
- 975 第983章 龙画
- 976 第984章 个人见解
- 977 第985章 自己人
- 978 第986章 欣喜若狂
- 979 第987章 细腻的心思
- 980 第988章 海盗王的传说
- 981 第989章 编故事!
- 982 第990章 礼物!
- 983 第991章 画中之秘
- 984 第992章 麻烦事
- 985 第993章 有来有往
- 986 第994章 大计划!
- 987 第995章 虎皮,宣传
- 988 第996章 天王级待遇
- 989 第997章 黄金船
- 990 第998章 大豪
- 991 第999章 真有什么关系?
- 992 第1000章 郁金香少女
- 993 第1001章 自我复制
- 994 第1002章 门道
- 995 第1003章 秘密聚会!
- 996 第1004章 捡漏的好机会
- 997 第1005章 鱼龙混杂,鱼目混珠
- 998 第1006章 达芬奇作品
- 999 第1007章 抬价!
- 1000 第1008章 锁定了目标
- 1001 第1009章 找人算账去
- 1002 第1010章 顺藤摸瓜,守株待兔
- 1003 第1011章 朱大先生
- 1004 第1012章 互通有无
- 1005 第1013章 包藏祸心
- 1006 第1014章 安排了后手
- 1007 第1015章 冒牌货!
- 1008 第1016章 有点印象
- 1009 第1017章 金属薄片
- 1010 第1018章 摩西十诫
- 1011 第1019章 圣物
- 1012 第1020章 钱老的提议
- 1013 第1021章 待长发及腰
- 1014 第1022章 八大山人
- 1015 第1023章 禁忌!
- 1016 第1024章 不够,远远不够
- 1017 第1025章 达成协议
- 1018 第1026章 页纸千金
- 1019 第1027章 天意将垂象,神龟出负图
- 1020 第1028章 矢志必得
- 1021 第1029章 歌以咏志
- 1022 第1030章 天下绝艺
- 1023 第1031章 草书天下称独步
- 1024 第1032章 写生珍禽图
- 1025 第1033章 待定
- 1026 第1034章 石雕残像
- 1027 第1035章 赑屃
- 1028 第1036章 五大名窑一网打尽
- 1029 第1037章 金碑
- 1030 第1038章 赑屃的脑袋
- 1031 第1039章 传国玺
- 1032 第1040章 朱大先生的来历
- 1033 第1041章 天作孽犹可恕,自作孽不可活
- 1034 第1042章 开封,柴窑,御街
- 1035 第1043章 没头的苍蝇
- 1036 第1044章 地摊上的瓷片
- 1037 第1045章 惊喜的发现
- 1038 第1046章 富贵不还乡,犹如锦衣夜行
- 1039 第1047章 朱大先生死了?
- 1040 第1048章 又留了一手
- 1041 第1049章 圆满落幕
- 1042 第1050章 瑰丽离奇的世界
- 1043 第1051章 国家宝藏(1)
- 1044 第1052章 国家宝藏(2)
- 1045 第1053章 国家宝藏(3)
- 1046 第1054章 国家宝藏(4)
- 1047 第1055章 国家宝藏(5)
- 1048 第1056章 国家宝藏(6)
- 1049 第1057章 一辈子的事业(全书完)
- 1050 后记(新书《宅师》已发布!)
- 1051 后记 新书《宅师》已发布!
隐藏
显示工具栏
第946章 又立功了
第946章 又立功了
“也就是说,单单是预售的门票钱,就已经收回成本了吗?”
听到了鲁省博物馆负责人的讲述,王观脸上也挂着如沐春风的笑容。
鲁省博物的负责人年纪也不大,四十岁左右,去年才成为博物馆的负责人,严格来说也算是属于还能更进一步的阶段,对于这件事情肯定十分重视。毕竟省博物馆,那是属于机关单位,事情办好了,办得十分漂亮,那就是政绩。
作为一个有上进心的人,他怎么可能错过这样的好机会。
所以知道王观一行人到来,早早就在派人迎接,甚至亲自来到门口迎请。尽管有点儿惊讶于王观的年轻,但是考虑到对方是私人博物馆,肯定会“任人唯亲”,鲁省博物馆的负责人也就释然了。不是一个体制内的,年龄什么的不是标准。
反正负责人十分老练,就算心里有什么想法,都不可能表现出来,相反还更加热情洋溢,礼请王观等人稍坐,一边喝茶,一边了解情况。
当然,主要是负责人在叙说,王观在聆听。说白了,尽管大家是合作关系,但是希夷博物馆却是比较强势的一方。王观等人过来的目的,可不是单纯喝茶,而是挑刺来了。
没错,就是挑刺,在鸡蛋里找骨头……
嗯,至少负责人是这样觉得的,但是不给挑又不行,所以只好笑脸相迎了,期望能够给王观等人留下一个好印象,待会不要那么严格。
“谢谢吴馆长的茶。”
怕什么来什么,这个时候,王观笑容可掬道:“不过时间也不早了,是不是该带我们参观一下博物馆了?”
“……那行,去看看。”
吴馆长站了起来,检查就检查,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已经做得十分细致了,也不怕验证。而且与王观交流片刻,他觉得王观不是那种存心在鸡蛋里找骨头的人,自然有几分放心。
片刻之后,在吴馆长的带领下,王观正式参观鲁省博物馆。
才看了一会,王观心里也十分感叹,这里不愧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博物馆,其中深厚的底蕴果然不是希夷博物馆能够比拟的。
鲁省博物馆的前身,却是一九零四年英国浸礼教会牧师创建的广智院。
建国以后,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,省城博物馆成立了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不断收藏积累青铜器、书画、动植物标本、古生物化石,以及各类陶瓷文物。其中能够称为镇馆之宝的东西也不少,比如说蛋壶黑陶杯、鲁国大玉璧、九旒冕等。
蛋壶黑陶杯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,在日照东海峪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。
杯壁厚度均匀,薄如蛋壳,质地细腻坚硬。东西黑如漆,亮如镜,薄如纸,硬如瓷,掂之飘忽若无,敲击铮铮有声。可以负责任的说,这样精致的工艺,就是现在一些陶厂的高级技术人员也没有办法复制,堪称一绝。
想一想,新石器时代距今,少说也有四千年历史了。在四千年以前,先民使用的工具还是以石头为主,但是已经懂得制陶,甚至于制作出蛋壳一样细薄,却十分结实耐用的器物了,这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。
反正王观近距离参观蛋壳黑陶杯以后,根本没有掩饰自己惊叹之色,赞不绝口。
“再看看这个亚丑钺!”
看到王观对于文物感兴趣,吴馆长连忙介绍另外一件东西。那是一个比较奇特的青铜器,长方形,方内,双穿,两肩有棱,弧形刃,器身作透雕人面纹,极富威严。在正背两面的人面形口部的两侧,各有一个亚丑铭记,所以才有了亚丑钺的名称。
关于钺,现在的人肯定不太清楚是什么。其实钺在古代有着几种不同的用途,首先它是一种实用的作战兵器。另外它还是一种刑具,用来处置罪人的。
当然,更重要的则是,钺是权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。
《殷本记》记载,汤自把钺,以伐昆吾,逐伐桀。也就是说,这样的东西,本质上和青铜鼎一样,属于古代礼仪重器、王权的象征,那么其中的珍贵程度也可想而知了。
“非常不错。”
王观兴致勃勃的欣赏着馆藏,有些明白钱老为什么说参观巡展对于有好处了,能够无拘无束地参观诸多珍贵文物,对他来说确实是极大的好处。
当然,王观也没有忘记正事,在他欣赏珍贵文物的时候,随行的几个人已经在检查展厅的各种安全设施。不小心不行呀,毕竟参观的人流太多,如果有什么闪失,不管是对谁来说,都不是什么好事。
说白了,王观现在是“领导”,只负责吃吃喝喝,与吴馆长聊天。至于具体的工作,却是底下的团队负责。要是检查出什么不合格的地方,再汇报给他,让他与吴馆长交涉。
经过检查之后,事实证明仓促之间的布置,多少有些问题。听到了汇报,王观微微皱眉,观赏文物的心情自然消失了,正准备和吴馆长提意见。
没有想到,吴馆长反应更快,抢先承认错误,表示再给他们两天时间,在珍宝送来展览之前,肯定加以改进解决问题,做到万无一失。
吴馆长这样知情识趣,王观也不好再多说什么,轻轻点头之后,就算是揭过这事。不过口说无凭,王观也不可能尽信,肯定也会派人监督。不对,应该是督促,或者帮忙,反正就是同一个意思。
尽管吴馆长不喜欢旁边有人指手画脚,但是想到政绩……他决定忍了。
谈妥了这事,差不多已经是中午了。在吴馆长的盛情邀请之下,王观等人欣然前往一个环境雅致的餐馆吃饭。觥筹交错之间,享用了鲁省的地方美味,大家也算是尽兴而归。
出来之后,王观等人又在吴馆长的安排下,在一家高档酒店落脚住宿。反正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,衣食住行什么的,都是接待方负责,不用王观他们操心。不仅是鲁省这一站,包括全国的巡展城市都是这样。
免费的旅游,公款吃喝,在去年以前,一直是王观的理想,现在终于实现了……
在感叹之中,王观忽然接过了钱老的来电,以为他准备询问具体的情况,连忙接听了。才准备开口,就听到手机中传来钱老喜悦的声音。
“王观,你又立功了。”
听到这话,王观立即愣住了,迷惑不解道:“钱老,这话是什么意思?无缘无故的,怎么说我立功了?”
“丹书铁卷。”
适时,钱老笑着提醒道:“还记得丹书铁卷吧。”
“当然记得啊。”
王观心中一动,连忙问道:“已经研究出丹书铁卷的来历了?”
“没错。”钱老有几分开怀:“经过镇补之后,卷面上的文字恢复过来了,尽管只有半卷,但是从文字措辞来看,我们觉得那应该是李唐朝廷颁发给孔家的丹书铁卷。”
“孔家?”
王观又是一怔,由于有些突然,一时之间却想不起孔家是来头了。而且听语气钱老好像确定他肯定知道一样,反而让王观有几分茫然。
“曲阜孔家啊。”
察觉王观语气中的迷茫,钱老怪异的提醒道:“孔夫子的孔家,你现在就在鲁省,那是孔圣人的故乡,怎么反而给忘了?”
“啊……”
瞬间,王观恍然大悟,有些不好意思,更多的却是欣喜:“是衍圣公孔家啊。”
孔子万世师表的称呼可不是吹嘘出来的,尽管在春秋战国时期,儒家的学说不合时宜,没有受到诸侯的重用。但是在他逝世以后,尤其到了汉朝,汉高祖高刘邦任用儒生为他制定礼节,所以对于创立儒家学说的孔子比较优待。
不过真正让孔家奠定天下第一世家地位的,却是在汉武帝听信董仲舒的建议,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之后,孔家的地位一下子就突显了出来。
随着儒学的普及,天下读书人都可以说得上是出自孔子门下。为了拉拢天下读书人的心,历代皇帝也不断的加封孔家,封侯封公,一直延续下去。
期间,孔家的封号也屡经变化。到了宋仁宗年间,干脆封为衍圣公。可能是觉得这个称呼十分贴切,所以后来的明清两代一直沿用承袭,不再另外改封号了。
可以说,至少在民国以前,孔家不愧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世家,传承了两千多年,有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,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的殊荣。
反正在那个时期,不管王朝更迭,无论是谁坐了江山,孔家的地位却无可撼动,相反每当新朝建立的时候,第一时间就是提高孔家的待遇。
只不过到了民间年间,儒学陷入了全面低潮,在西方船坚炮利之下,大家发现儒家学术思想根本不可能救国图强,然后毫不犹豫地予以抛弃,再狠狠踩上两脚。
这种情况下,衍圣公的封号肯定是保不住了,直接改成奉祀官。再之后新中国建立了,轰轰烈烈的破四旧运动开始,曲阜衍圣公府第肯定难逃一劫。
所以钱老推测,那半块丹书铁卷,应该是在清末以后,民国时期或破四旧时期,才被人翻挖了出来,几经辗转之后,才落到了王观手里。
“你的运气不错。”
此时,钱老笑道:“按理来说,每个朝代都会给孔家一块丹书铁卷,但是由于种种原因,大多数已经遗失了,现在得了半块,极具研究价值……”
听到了鲁省博物馆负责人的讲述,王观脸上也挂着如沐春风的笑容。
鲁省博物的负责人年纪也不大,四十岁左右,去年才成为博物馆的负责人,严格来说也算是属于还能更进一步的阶段,对于这件事情肯定十分重视。毕竟省博物馆,那是属于机关单位,事情办好了,办得十分漂亮,那就是政绩。
作为一个有上进心的人,他怎么可能错过这样的好机会。
所以知道王观一行人到来,早早就在派人迎接,甚至亲自来到门口迎请。尽管有点儿惊讶于王观的年轻,但是考虑到对方是私人博物馆,肯定会“任人唯亲”,鲁省博物馆的负责人也就释然了。不是一个体制内的,年龄什么的不是标准。
反正负责人十分老练,就算心里有什么想法,都不可能表现出来,相反还更加热情洋溢,礼请王观等人稍坐,一边喝茶,一边了解情况。
当然,主要是负责人在叙说,王观在聆听。说白了,尽管大家是合作关系,但是希夷博物馆却是比较强势的一方。王观等人过来的目的,可不是单纯喝茶,而是挑刺来了。
没错,就是挑刺,在鸡蛋里找骨头……
嗯,至少负责人是这样觉得的,但是不给挑又不行,所以只好笑脸相迎了,期望能够给王观等人留下一个好印象,待会不要那么严格。
“谢谢吴馆长的茶。”
怕什么来什么,这个时候,王观笑容可掬道:“不过时间也不早了,是不是该带我们参观一下博物馆了?”
“……那行,去看看。”
吴馆长站了起来,检查就检查,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已经做得十分细致了,也不怕验证。而且与王观交流片刻,他觉得王观不是那种存心在鸡蛋里找骨头的人,自然有几分放心。
片刻之后,在吴馆长的带领下,王观正式参观鲁省博物馆。
才看了一会,王观心里也十分感叹,这里不愧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博物馆,其中深厚的底蕴果然不是希夷博物馆能够比拟的。
鲁省博物馆的前身,却是一九零四年英国浸礼教会牧师创建的广智院。
建国以后,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,省城博物馆成立了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不断收藏积累青铜器、书画、动植物标本、古生物化石,以及各类陶瓷文物。其中能够称为镇馆之宝的东西也不少,比如说蛋壶黑陶杯、鲁国大玉璧、九旒冕等。
蛋壶黑陶杯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,在日照东海峪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。
杯壁厚度均匀,薄如蛋壳,质地细腻坚硬。东西黑如漆,亮如镜,薄如纸,硬如瓷,掂之飘忽若无,敲击铮铮有声。可以负责任的说,这样精致的工艺,就是现在一些陶厂的高级技术人员也没有办法复制,堪称一绝。
想一想,新石器时代距今,少说也有四千年历史了。在四千年以前,先民使用的工具还是以石头为主,但是已经懂得制陶,甚至于制作出蛋壳一样细薄,却十分结实耐用的器物了,这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。
反正王观近距离参观蛋壳黑陶杯以后,根本没有掩饰自己惊叹之色,赞不绝口。
“再看看这个亚丑钺!”
看到王观对于文物感兴趣,吴馆长连忙介绍另外一件东西。那是一个比较奇特的青铜器,长方形,方内,双穿,两肩有棱,弧形刃,器身作透雕人面纹,极富威严。在正背两面的人面形口部的两侧,各有一个亚丑铭记,所以才有了亚丑钺的名称。
关于钺,现在的人肯定不太清楚是什么。其实钺在古代有着几种不同的用途,首先它是一种实用的作战兵器。另外它还是一种刑具,用来处置罪人的。
当然,更重要的则是,钺是权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。
《殷本记》记载,汤自把钺,以伐昆吾,逐伐桀。也就是说,这样的东西,本质上和青铜鼎一样,属于古代礼仪重器、王权的象征,那么其中的珍贵程度也可想而知了。
“非常不错。”
王观兴致勃勃的欣赏着馆藏,有些明白钱老为什么说参观巡展对于有好处了,能够无拘无束地参观诸多珍贵文物,对他来说确实是极大的好处。
当然,王观也没有忘记正事,在他欣赏珍贵文物的时候,随行的几个人已经在检查展厅的各种安全设施。不小心不行呀,毕竟参观的人流太多,如果有什么闪失,不管是对谁来说,都不是什么好事。
说白了,王观现在是“领导”,只负责吃吃喝喝,与吴馆长聊天。至于具体的工作,却是底下的团队负责。要是检查出什么不合格的地方,再汇报给他,让他与吴馆长交涉。
经过检查之后,事实证明仓促之间的布置,多少有些问题。听到了汇报,王观微微皱眉,观赏文物的心情自然消失了,正准备和吴馆长提意见。
没有想到,吴馆长反应更快,抢先承认错误,表示再给他们两天时间,在珍宝送来展览之前,肯定加以改进解决问题,做到万无一失。
吴馆长这样知情识趣,王观也不好再多说什么,轻轻点头之后,就算是揭过这事。不过口说无凭,王观也不可能尽信,肯定也会派人监督。不对,应该是督促,或者帮忙,反正就是同一个意思。
尽管吴馆长不喜欢旁边有人指手画脚,但是想到政绩……他决定忍了。
谈妥了这事,差不多已经是中午了。在吴馆长的盛情邀请之下,王观等人欣然前往一个环境雅致的餐馆吃饭。觥筹交错之间,享用了鲁省的地方美味,大家也算是尽兴而归。
出来之后,王观等人又在吴馆长的安排下,在一家高档酒店落脚住宿。反正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,衣食住行什么的,都是接待方负责,不用王观他们操心。不仅是鲁省这一站,包括全国的巡展城市都是这样。
免费的旅游,公款吃喝,在去年以前,一直是王观的理想,现在终于实现了……
在感叹之中,王观忽然接过了钱老的来电,以为他准备询问具体的情况,连忙接听了。才准备开口,就听到手机中传来钱老喜悦的声音。
“王观,你又立功了。”
听到这话,王观立即愣住了,迷惑不解道:“钱老,这话是什么意思?无缘无故的,怎么说我立功了?”
“丹书铁卷。”
适时,钱老笑着提醒道:“还记得丹书铁卷吧。”
“当然记得啊。”
王观心中一动,连忙问道:“已经研究出丹书铁卷的来历了?”
“没错。”钱老有几分开怀:“经过镇补之后,卷面上的文字恢复过来了,尽管只有半卷,但是从文字措辞来看,我们觉得那应该是李唐朝廷颁发给孔家的丹书铁卷。”
“孔家?”
王观又是一怔,由于有些突然,一时之间却想不起孔家是来头了。而且听语气钱老好像确定他肯定知道一样,反而让王观有几分茫然。
“曲阜孔家啊。”
察觉王观语气中的迷茫,钱老怪异的提醒道:“孔夫子的孔家,你现在就在鲁省,那是孔圣人的故乡,怎么反而给忘了?”
“啊……”
瞬间,王观恍然大悟,有些不好意思,更多的却是欣喜:“是衍圣公孔家啊。”
孔子万世师表的称呼可不是吹嘘出来的,尽管在春秋战国时期,儒家的学说不合时宜,没有受到诸侯的重用。但是在他逝世以后,尤其到了汉朝,汉高祖高刘邦任用儒生为他制定礼节,所以对于创立儒家学说的孔子比较优待。
不过真正让孔家奠定天下第一世家地位的,却是在汉武帝听信董仲舒的建议,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之后,孔家的地位一下子就突显了出来。
随着儒学的普及,天下读书人都可以说得上是出自孔子门下。为了拉拢天下读书人的心,历代皇帝也不断的加封孔家,封侯封公,一直延续下去。
期间,孔家的封号也屡经变化。到了宋仁宗年间,干脆封为衍圣公。可能是觉得这个称呼十分贴切,所以后来的明清两代一直沿用承袭,不再另外改封号了。
可以说,至少在民国以前,孔家不愧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世家,传承了两千多年,有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,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的殊荣。
反正在那个时期,不管王朝更迭,无论是谁坐了江山,孔家的地位却无可撼动,相反每当新朝建立的时候,第一时间就是提高孔家的待遇。
只不过到了民间年间,儒学陷入了全面低潮,在西方船坚炮利之下,大家发现儒家学术思想根本不可能救国图强,然后毫不犹豫地予以抛弃,再狠狠踩上两脚。
这种情况下,衍圣公的封号肯定是保不住了,直接改成奉祀官。再之后新中国建立了,轰轰烈烈的破四旧运动开始,曲阜衍圣公府第肯定难逃一劫。
所以钱老推测,那半块丹书铁卷,应该是在清末以后,民国时期或破四旧时期,才被人翻挖了出来,几经辗转之后,才落到了王观手里。
“你的运气不错。”
此时,钱老笑道:“按理来说,每个朝代都会给孔家一块丹书铁卷,但是由于种种原因,大多数已经遗失了,现在得了半块,极具研究价值……”
正在加载...